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建筑的美与美感来源于生产实践

文章来源:  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17日   浏览: 1528   作者: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建筑发展到近现代,繁衍成许多部类,已远远不能满足于“以待风雨”的需要了。大英百科全书将建筑划分为:居住建筑、宗教建筑、政府建筑、娱乐建筑、教育和福利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等。但是,无论如何划分,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建筑的艺术美和人对建筑的审美本质来源于生产劳动。

审美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人的审美观念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面对同一自然界或社会现象或各种艺术创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从得到极大的激奋、愉悦、鼓舞到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甚至产生反感。即使同一个人在心情不同时对这些客观事物的反应也会截然不同。而自然界的客体,从太阳到宇宙、到山川大地,都是一种外在于人类主体的客观存在,其本身无所谓美不美,能否产生美感都是人的主观意识。以最普遍最主要的自然物太阳为例,自古以来太阳就备受人们的歌颂赞美,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奴隶来说,却唱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哀歌。他们盼望着太阳为什么不灭亡?这样奴隶及奴隶主也将一起灭亡。对同一个客体,人的主观意识截然相反,从社会现象来说,伍举谏楚灵王建章华台:“夫美者,上下内外皆无害焉”。楚灵王追求华丽奢侈之美,伍举却认为如果“劳民伤财”的话,就不是美。结果伍举被害、伍员出奔……历史是赞成伍举批判楚灵王的。然而,现在的学者从研究建筑历史的角度,也对章华台的遗迹进行探索,不过,他们的目的又不相同。既不同于楚灵王,也不同于伍举。所以对同一事物,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的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任何艺术产品都是主观现之于客观的产物。人在进行创造之前必然先有一个意识形态的观念,这观念中就包括了审美意识。虽然各种观念都是对客观的认识和反应的产物,但一切客观事物都只能通过人的主观选择再现于艺术创作之中,客观不可能直接产生任何艺术创作,而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或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

建筑、园艺等等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产活动,也都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所谓“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都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结果。所谓“美”的规律,也并非客观的自在之物,而是人对生产规律认识的系统化,不再是原始的按本能进行生产。数、量、比例、程序、节奏、韵律、因果关系、优选等等都是系统的认识生产规律的结果,也是产生美感的基础。杂乱无章的生产不可能产生美感,机会主义和不可知论也不可能产生美感。只有自觉地按照生产规律,亦即美的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才能产生美感。

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就在实践——认识和总结——再实践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升华,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反相成”的产物,或可谓之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对立统一”过程。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特点,从而形成审美的差异,产生不同风格的艺术品。但作为共性的审美本质,都是通过自己所创造的产品来肯定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认识,被提高的审美认识又反过来作用和提高物质产品。如此循环不已就是进化。一切进化都必然遵循循序渐进的程序,但没有固定的模式。现在有一种普遍的、急功近利的错误观念,就是片面追求某种现成的模式,而不究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只求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则往往连当然也得不到。这样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只有僵化的形式,而无深刻的思想内涵。即使是抄袭古代或外域的伟大艺术形象,也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如前所述,人类社会发展越丰富多彩,人的审美活动也越丰富多彩。虽然究其根本都来源于最基本的生产实践,但并不都直接依附于生产实践。而建筑创作与审美活动却一直和物质生产互相依存。

 □陶宗震/文

 版权所有: 中国建设报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