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发挥建筑评论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作用

文章来源:  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29日   浏览: 2403   作者: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建筑评论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建筑评论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甚至不少人认为,评论是设计的附庸,可有可无。一些建筑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时往往是自说自话,有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虽然互联网上的建筑评论量很大,但多是自发的、散兵游勇式的、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评论。总之,这类建筑评论几乎把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员科学、深入具体的建筑评论声音淹没了,其对于提升建筑设计创新整体水平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这种状况源于媒体和网络评论自身的特点。正如朱光亚教授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中所言:大多提到的现象刚刚触及本质而不能展开;大多激烈而欠缺剖析;大多止于提出问题而无答案;声音达不到上层。

有学者列举了一些来自视觉审美的评论:新世纪以来,各种恶俗建筑似潮水般涌来,如赤裸裸一组圆形方孔大钱的沈阳方圆大厦,活脱脱一顶染红官帽的上海世博会“东方之冠”中国馆,建筑师李祖原设计的“龙图腾”北京盘古大观,更是以其“具象设计、微物放大”的手法荣膺中国最丑陋的十大建筑之列。而沈阳方圆大厦还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卫报》旗下网站列入世界最丑建筑排行榜。

笔者曾亲历畅言网组织的2012年十大丑陋建筑的评选。见到全国各地多年来积累了那么多丑陋建筑,很是感慨。江苏无锡一下子冒出5座“白宫”,全国出现很多山寨版的天安门、白宫、鸟巢,还有酒瓶、铜钱、乒乓球拍等形状的建筑,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能源。

难得的是《美术观察》杂志从2014年初开始组织了“建筑创新对城市建设有贡献吗?”的专题讨论。用21个版面荟萃了讨论成果,包括6篇文章和十余人的发言,乃是名副其实的正能量的声音,是建筑界自身的反思和剖析。笔者认为,这是一次有助于提高建筑创新整体水平的建筑评论,值得关心建筑创新的朋友研读和借鉴。

这次讨论的特点是,对目前建筑创新的乱象针对性强、主题明确,有个案实例,有深入的分析,有解决问题的答案,有其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罗兰比喻的启示

建筑设计属于应用科学技术。目前建筑创新的乱象再次提醒我们,建筑设计创新绝非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么简单的事情,它必须是根据相应的基础科学原理、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事业,不单单是视觉审美范围的操作。

130年前,美国科学家罗兰在回答“科学与应用科学究竟何者对世界更重要”时,曾经这样说:“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存在,如果停止科学的进步,只留意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应用,却从未追求过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中国人知道火药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正确探索其原理,就会在获得众多运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没有寻根究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我们现在只将这个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当成野蛮人……

罗兰针对人们普遍忽视“原理”、忽视“纯科学”的现象,用“面包”和“面包屑”的比喻加以说明:“当其他国家在竞赛中领先时,我们国家(美国)能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总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并因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富裕吗?不要忘记,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

请各位想一想,我们设计建造的建筑、城市、园林,不也应当像在为人们制作“面包”吗?我们设计建造了多少自制的“面包”?又在多大程度上靠“面包屑”过日子?我们何时才能从“中国制造”升华到“中国设计”的新境界,而不再满足于为别国的设计打工、只是搞初级的制造呢?所以说,在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中重视设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事。人们说设计是建设工程的灵魂和基础,也是这个意思。

■设计创新和“设计型思考”

不久前,台湾建筑界学术权威人士汉宝德先生创造了一个关键词:设计型思考,而且以此为书名写成一本书。这是一部从失败说起、从找碴儿说起、从思考说起的书,是能授人以渔、充满哲学智慧和实践经验、启发人们思考的好书,值得设计界内外人士认真研读。

关于什么是设计和“设计型思考”,书中释义:“设计是把问题弄清楚,设法解决而已;在生活艺术中,创造的活动称为设计,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反应;设计还是文明进步的基本力量。设计型思考是系统思考的方法,是以创意为中心的理性思考的过程,是现代人达成梦想的手段。创造性思考需要一个理性的架构来撑持才能完成设计任务。”

关于设计思考的起点和途径,书中表述:“设计型思考的起点是改善现况,丢开过去,所以先要找过去的碴儿,也就是对现况不满。设计就不能认命。由于我们认命的生命观,使我们放弃了对现况不满的态度,失去了发掘问题的敏感度。设计是创造行为,而计划是有系统的做事方法,这两种是相辅相成的。计划与设计原本是一体的,以计划为手段,达到设计的目的。”

汉宝德先生书中这两段话,把什么是设计以及设计型思考讲得明明白白,而且表明了找碴儿和对现况的不满,从而阐释出进行建筑评论的重要性。评论是推动设计创新整体水平提高的基本动力。此外,汉老还强调计划作为手段的辅助作用。而如造成铜钱、白宫、天安门造型的这类建筑,其所谓的设计创新事实上一开始计划就走上了歧路,又容不得别人的评论,正能量的设计成果也难以存在了。

■设计思维的特点

创新,或者说是原创性的设计,是指独一无二的属于你特有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行为。所谓的创新,它只适合此时此地此项目的特定要求以及相应的客户和用户的需要。它必须“让以用户为主体的相关利益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这在后现代设计观念中比任何‘主义’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它不是靠模仿和重复别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模式的行为。原创性的本质特点在于有创新性、突破性、开拓性和综合性(兼容多方面的意见),其过程要经历准备、酝酿到突破等不同的阶段。

设计思维的本质特点与一般人们的思维特点是一致的,需要遵循共同的思维走向规律。

建筑设计创新的科学思维是从有效思维开始的。

有效思维阶段:强调法律意识、情景意识、角色意识、换位意识、风险意识和表达意识;这还是设计型思维的起始阶段必须经历的有效思维过程。

建筑设计真正希望有所创造时,即进入创造思维阶段:又必须有学习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逆向意识;

进入思维的跨越阶段:则必须有张力意识、品位意识和境界意识。

总之,设计产品是思维信息产品,必须三思而行,先后必须完成思维的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即从感性思维(有效思维)进入理性思维的阶段(创造思维)和跨越思维才能得心应手地完成达到一定境界的设计作品。借助这个思维走向的要素、要点与境界对我们的一些设计作品的准备、酝酿到完成的设计全过程加以评论、剖析,便会发现存在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能找到从整体上提高设计创新水平的出路。

 版权所有: 中国建设报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