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供需逆转,光伏产能扩张遭遇欧洲政策利空

文章来源:  扬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11年06月13日   浏览: 1395   作者:扬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欧洲市场下调补贴及欧债危机的持续正在将国内光伏企业带入寒冬。近期各大光伏企业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众多企业在出货量、毛利润等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经历2010年的短暂回暖后,光伏行业再次陷入风声鹤唳。而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今年以来,光伏组件的价格降幅已达20%。

  从高速路到爬坡路

  今年以前光伏行业是在高速公路之上行驶,但如今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爬坡路段。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5月,德国光伏巨头Q-Cells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减少46%至1.251亿欧元,净亏损达4110万欧元。同期美国FirstSolar公布的业绩显示,今年第一财季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3%。

  这股危机也向我国光伏行业蔓延。

  近期,英利绿色能源预计2011年第一季度的光伏产品出货量将环比下降10%以上,毛利率会在27%~27.5%之间,低于此前预计的30%~31%。

  一位江苏中小型的光伏组件生产商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他的企业没有接到一笔订单,而进入第二季度所接到的订单也很少,这种情形他曾经在2008年底遇到过。现在为数不多的订单也都被那些大厂抢去了,从前我们是价格优势,而如今他们也大打价格战。

  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厂和小厂成本差距很大。他说,江苏中能目前多晶硅每公斤的成本大约在22~23美元,而下半年有望降低到20美元左右;而国内的一些小厂的每公斤成本普遍在四五十美元以上,甚至更高。

  现在大厂正在抢夺中小企业的订单,原先中小厂以现货供应的灵活性和略低的价格在市场取胜,而如今大企业扩产、价格也大幅度下跌,中小厂在价格战方面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5月30日,来自IMS Research最新的分析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光伏组件的库存水平已经达10GW以上,这是迄今为止最高的纪录。

  一些中国企业的光伏产品被堆积在了港口的仓库,而无人来提,一些国外承包商因补贴的下降而放弃了一些在建的项目,单方面撕毁合同时有发生。Siro对记者表示。

  中环工程总裁顾华敏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低谷期主要因为欧洲市场补贴下降等所致,其中德国、意大利市场的政策变化是主因。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装机容量在15.7GW,同比增长120%,其中德国的装机容量为6727MW,占据了全球的50%,而意大利市场以2850MW的装机容量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种高增长需要投入的补贴自然也让政府财政压力很大,因此今年德国大幅度下调了补贴标准,而意大利市场今年的补贴计划迟迟未出,市场观望气氛浓烈,造成了市场的不景气。顾华敏说。

  价格战全面开打

  如今的市场价格战正酣。独立研究机构莫尼塔的报告显示,一体化厂商(硅片-电池-组件)2011年一季度毛利水平环比2010年四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而此前我国电池组件生产商的毛利仅在15%~20%左右。

  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谢潇拓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产业链价格下降趋势从下游传至上游,先是电池组件价格下跌,接着硅片价格也出现下跌,近半年来电池和组件价格下跌了20%,多晶硅价格的跌幅在10%左右。

  不过在谢潇拓看来,此次光伏业寒流期真正的因素是,供求关系变化了,原先的卖方市场彻底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前两年光伏组件都是供不应求,主导权在厂商,给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价格都是厂商说了算,而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厂商在谈判中逐步丧失了话语权,对产品也开始挑三拣四,中国企业生意开始难做。谢潇拓说。

  谢潇拓透露,如今很多中国光伏产品在海外港口压货严重,一方面因为国外购买者单方面撕毁合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海外购买者想趁机压一下价格,逼迫中国光伏企业以低于合同价格出售给对方。

  目前风电设备商正面临着量价齐跌的巨大挑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大企业忙于扩张为这个行业埋下了地雷。在过去一年,我国光伏上下游企业扩张迅速。2010年,江苏中能刚从1.8万吨扩张到2.1万吨,今年初又宣布将投资近150亿元人民币进行扩张,扩张其硅料产能将达到惊人的6.5万吨;而2010年无锡尚德的产能也从700兆瓦扩张到了1800兆瓦,而据无锡尚德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向记者透露,今年产能将达到2.4GW;而英利绿色能源的销量也从2009年的525MW提升到了去年的950MW以上。

  如今转变成买方市场,有两种重要变化,一是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二是在大企业之间将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这包括价格战、技术战等多层面的东西。Siro对记者表示。

  张建敏则认为,在行业不景气之时,更多人开始选择大厂的品牌产品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短期来看,小厂的价格可能便宜,但如果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核算成本的话,大厂的产品其实更便宜、耐用。

  转战北美寄望年底结束寒冬

  我们在欧洲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也在积极开发美国、中东、亚太地区的市场。张建敏向记者确认,尚德2010年年底在美国设立了一个产能为120兆瓦的工厂,实现了就地生产和销售。

  因美国市场需求强烈,我们的美国工厂近期已从两班倒变成三班倒,24小时开工,2010年尚德已经占据美国市场20%的份额,超过了其本土企业FirstSolar,今年市场份额应该会继续扩大。张建敏说。

  而在尚德之外还有多家企业进入北美市场,缓解产品销售压力。今年以来,江西赛维收购了美国太阳能电力70%的股权;苏州阿特斯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投资建设200兆瓦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英利也计划斥资数亿元在美国建立一个生产基地。

  除了北美等市场的开拓外,另一个利好因素是我国最新的消息显示,到2020年将完成50GW的装机容量,国内市场预计3年内也会启动,因此光伏业的寒冬期有可能结束,整体形势将在年底前好转。顾华敏对记者表示。

  来自国际研究机构IMS Research的全球光伏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光伏组件第一季度出货量下降近10%,这也是自2009年初以来的首次下降,预计二季度出货量及价格都将持续下降。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