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云里雾里“云计算” 让计算机服务如开水龙头一样

文章来源:  中国云计算 发布时间: 2010年11月13日   浏览: 636   作者:中国云计算

  “云计算”是什么

  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云计算”这回事儿,就像互联网还在研究人员之间做实验阶段时,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会有一个互联网这样的东西,在短短的几年里会这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不久前召开、有1200多人参加的中国计算机大会上,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马云在会上演讲时开玩笑说,自己有先见之明,名字叫云,所以和云计算有缘。阿里巴巴已经于2009年成立了“阿里云计算公司”,绝对是中国第一家云计算公司。深圳有些公司也开发了所谓的“云终端”产品。

  和阿里云计算的员工聊,问他们业务怎么做,价格怎么收,结果没一个人说得清楚,果然像“云计算”。关于“云计算”的定义有100多种说法,连中国云计算专委会自己也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定义,真是有点“云里雾里”。

  不过大概的说法还是比较一致的,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而且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另外就是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让计算机服务如开水龙头一样

  早在20世纪60年代麦卡锡公司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即家家户户都会像装水电表一样装上“云计算”表,让计算机的服务像开水龙头一样打开就用,用完就关上,然后按使用量收费。

  你需要多少计算能力,就给你多少,不必考虑这些计算机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是谁在操作。就好像面对大海,你不需要了解这些海水从哪里流进来,也不需要担心海水会干,可以想用多少就有多少。这就是云计算的威力。

  举个例子吧。《纽约时报》编辑部想把1851年至1989年的1100多万篇文章扫描进计算机,变成电子文档库,花了巨大的人力完成了这项工作,结果发现工作计划出了大问题,扫描进去的图片格式是TIFF格式,而电子文档浏览一般采用PDF格式。1100万个图片文件要转换成PDF文件,无疑有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成本。

  文件格式转换是项固定模式的工作,如果转化1个文件需要1分钟,从理论上来说请10000人同时工作1100分钟,不到19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问题是一个单位里不可能为了这项一次性的工作配置10000人、10000台电脑设备。《纽约时报》找到了可以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亚马逊公司,以每台虚拟服务器每小时0.12美元的极低价格租用了一大批虚拟服务器,仅仅24小时就完成了1100多万个文件的格式转换工作。

  云计算的一大特点

  就是“按需服务”

  其实这正是现在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所做的。

  也许你自己早就在使用云计算服务,比如你用Google搜索资料的时候,并不知道帮你做事情的服务器在哪里,并不知道是谁在操作或维护那些服务器,但你已经用很低廉的成本(上网费总是要交的吧)获得了你需要的东西,这正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也就是云计算的“按需服务”。

  也许云计算概念只是学术界为了写论文或者申请新科研项目想出来的新名词而已,前些年学术界已经研究过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等模式,云计算也许就是这些研究成果的商业实现,但把各地的计算能力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大海一样的“计算资源池”,的确是很多专家的研究方向,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这样的想法也逐步从梦想走进现实。按照专家们的理想主义云计算模式,以后家里的电脑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口,就像电源插头一样,不用管是谁发的电,是怎么传到你家的,你只管用电就是了,计算能力也一样,你只管使用就是了,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很简单方便。

  数据会丢失吗

  事实上,目前的云计算用户主要是大企业或机构用户,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大数据量需要计算。另外,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如果个人或企业数据不放在本地而是放到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虚拟服务器上,怎么保证数据不会丢失或者被复制泄露?

  专家辩解说:“钱放在银行里一定比放在家里安全,同样道理,数据放在更专业的大服务器里比放在自己的PC机上安全。”但大部分人认为不能这样类比,钱放在银行不会被复制,丢失了可以有清晰的责任人索赔,而数据丢失了是无法像钱一样用另一张钱来代替赔偿的,数据可以被无数次复制而不被发现,等等。

  看来云计算真正走进我们日常生活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个中国人民云计算银行,把千家万户家里的电脑不用的时间都租下来,集中成强大无比的计算能力,转租给大型客户的大型计算任务,就像我们把暂时不用的钱储蓄在银行里让银行贷款给客户一样,盘活了整个社会的“计算资源”,我们可以得到电脑的“利息”赚钱,大客户又不用购买巨型计算机,节省了多少社会资源。让计算资源实现按需分配,还真有点共产主义的味道。

  不管还有多少难题要解决,随着网络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上的“共产主义”终究会到来的。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