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城乡一体化建设

文章来源:  镇江工程造价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09日   浏览: 2071   作者:镇江工程造价信息网
   2010年6月起,我市开展了“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建设试点。经过四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瓶颈急需破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我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优美的自然环境。找出生态文明和城乡一体化两者完美结合的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树立生态意识,强调生态先行

  1.在城乡规划上体现“生态先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必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到城市设计等一系列完整规划体系,都需要展现低碳生态型城市的个性特征。在设计城乡规划之前,首先必须做好生态规划,确定基本生态红线,尊重原有山水格局,建设和完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再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规划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等问题。

  2.在城乡建筑上必须体现以“生态为本”。目前建筑设计界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是对过去建筑的非人性化设计的一种进步,但放在生态文明这个维度来看,是不全面的,还要考虑到人与生态的独特性。在城乡建筑设计中,首先要以生态为本,再以人为本。一方面构建城乡的相关规划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关系,一方面降低建设与建筑行为过程中生态、环境与能源的消耗。

  二、加强生态教育,强化社会责任

  1.加强教育引导。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之一是“人”。生态文明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需要让人们在行为上形成习惯。因此必须深入开展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态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高人们对生态恶化的危机感;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伦理观,激发人们自觉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自觉行动者。

  2.完善制度建设。政府应该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加强各个层面的环境监督和管理,加大对环境的执法力度,坚决整治非法排污,严格治理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要进一步提高乡镇、村级的生态管理水平,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有效的奖罚制度,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

  三、提升产业层次,发展生态生产力

  1.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之二是产业支撑。镇江要进一步发展经济,为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就必须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提升综合实力。逐步实施产业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承接高端产业,如承接总部经济、研发、服务外包等先进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传统产品高端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2.积极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指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为宗旨,反对工业文明的资源侵略和生态殖民。因此,应该遏制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转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市场监管,严禁生产、销售违禁剧毒农药,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减少农业污染,推进生态城镇和生态村的建设。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1.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是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资金,确保环境保护投入资金的大幅度增加。二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投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2.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建设和完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基质、生态廊道、生态斑块,建立并维护安全的区域生态系统。其次控制区域环境污染,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禁止引进污染企业。再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对城市周边村镇实行统一污水收集、处理。各小城镇和居民点按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采取财政统筹等办法,确保环卫设施和服务维护运营费用。提高区域和城镇绿化覆盖率,尤其是小城镇绿化水平。加强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作者:张玉枚)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