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IBM是如何走向云计算?

文章来源:  中国云计算 发布时间: 2009年05月19日   浏览: 658   作者:中国云计算
2007年10月,IBM初涉云计算,与Google联合推出高校计划,以推动新软件开发方法的产生。通过在1000台服务上部署IBM Tivoli管理软件和Google MapReduce并行计算模型,IBM让这些中心成为云计算的实验田,帮助高校学生获得相关云应用编程方面的技能,应对未来大规模互联网应用的挑战。

  2007年11月,IBM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它包括一系列云计算技术的组合,以及将这些技术资产商业化的方式。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蓝云”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蓝云”技术成为此后推出的云计算中心及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的技术基础。

  2008年2月,IBM在无锡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蓝云”终落地生根、推向市场。作为第一个商业化的云计算中心,该中心为用户提供接入一个虚拟计算环境的能力,最终用户以租用的方式使用中心提供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

  此后,IBM全力出击,与欧洲合作伙伴推出云计算联合研发计划,并在都柏林建立欧洲第一个云计算中心与乔治亚理工学院和俄亥俄州大学展开云计算的高校合作计划在越南推出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越南创新门户等。

  2008年4月,IBM推出基于云计算的新产品——iDataPlex服务器,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存储服务。iDataPlex用于满足那些使用Web 2.0类型的计算,并运营数万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公司在技术方面的需求,能够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转变为一个共享资源池,即“云”。

  2008年6月,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帮助大中华地区的客户设计和部署自己的云计算设施和程序。

  在云计算的发展上,IBM会怎样走下去呢?IBM公司高性能随需解决方案(HiPODS)部门首席技术官Dennis Quan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谈到,早在几年前,IBM创新网站就已开始其内部的云计算尝试,这让公司355000名员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访问计算资源,而无须额外购买硬件设备。这种方式为IBM带来许多创新和改革,并允许用户对其进行反馈。在这一网站上诞生的项目,有近20%影响了IBM的产品,帮助IBM将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最终推向市场。

  相比于IBM的软硬件组合,Google、Yahoo们提供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完全植根于互联网,衍生于纯粹的解决方案。IBM则看准内部数据中心方向。Quan表示,抛开所有围绕着计算服务和云计算的概念,尽管部分企业用户希望获得更多网络计算资源,但是,大部分保险和证券服务企业更愿意将数据中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些公司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参观Google、Facebook和MySpace的数据中心,然后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获得可测的计算能力。“蓝云”和iDataPlex正是瞄准了这些需求。

  IBM的核心业务是服务器、软件和全球服务。如果IBM也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云计算服务,就像Google和Yahoo所做,它将面对根除其服务器和全球服务业务的危险。因此,IBM的云计算策略依然是它的软硬件组合。也有人认为IBM的服务器和服务业务阻碍了其在云计算发展上的能力。但另一方面,IBM对于数据中心规则的理解确定了其在该领域领头羊的地位,比微软甚至Google更强。

  在被问到“云计算的租用模式是否会影响到IBM传统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业务”时,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表示:云计算的模式将更加有效地运用计算资源,无论是用户购买服务器、软件等来自己搭建云计算中心,还是购买设备由用户和IBM合作搭建或是委托IBM搭建云计算中心,甚至是用户租用云计算中心的计算资源,用户都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达到其最终目的。对于IBM,最终目的是服务客户。灵活有效地方式将吸引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的应用,业务将会继续增加。

  IBM正以其贯有的谨慎态度和创新精神迈向云计算,他们会观望市场,看看哪里有合适的商业机会,然后问自己,这里是否有我们可以提供而其它人却做不到的东西。就像每一次面对新的业务机会时那样,IBM小心地定义着自己的云计算策略。最终,随着不断深入云计算领域,新机会就会自己来敲门。


标签: 如何 , 计算 , 走向 , IBM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