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华为存储:拥抱OpenStack,为云而变

文章来源:  中国云计算 发布时间: 2015年02月06日   浏览: 1631   作者:中国云计算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认为,云数据服务将会赶超传统意义上的存储。不过,根据华为存储在2014年的市场表现,传统存储仍然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华为存储部门的高管相信,云的本质是服务化,在解决高性能、大容量、高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软件功能的云化(也就是服务化)才是正道。

  ;先不说云和大数据,只说计算和存储两个设备市场空间一年也接近一千亿美金,有足够的空间让我去发挥。;回忆华为2010年进入企业IT市场时,华为IT产品线营销工程部部长黄瑾如是说。但当云计算逐渐走进传统企业,连12306.cn都已经试水阿里云,仍然强调存储本身,适合时宜吗?

   2014年的华为存储

  先了解华为存储在2014年的表现,再来看华为的观点才会更有说服力。

  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IT解决方案销售部总工彭柯介绍,华为存储2014年Q3在国内和海外都有不错的表现,其中国区实现了收入增速(43.3%)、发货套数增速(75%)、发货容量增速(129.5%)多项第一(绝对数值的名次分别为2,2,3),在海外市场则收割了超过1亿美金的市场。

  以存储领域的纵深视角来看,华为除了在金融、政府、能源、交通、媒资、教育等行业站稳脚跟,其高端存储增长了达到了120%,并已经突破央行及四大行、三大运营商等核心领域,融合存储在网超过15万套,此外海量存储发货100多套(总容量超过60PB)。2014年,华为发布了OceanStor V3融合存储产品,首次提出了多制式的融合、性能与容量融合、数据价值融合、数据生命周期融合、多厂商设备融合的概念,看来颇受欢迎,在与同行的融合存储方案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我们31.7%的比例是对在网的竞争对手的存储产品进行替换,跟他们进行PK之后把单子拿下来的。我相信这个比例今年会进一步的提高。;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说。

  Gartner对华为存储的表现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其2014存储魔力象限中,华为通用磁盘阵列首次跻身挑战者象限。鉴于Gartner对数据、案例及客户证言的重视,可知华为存储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华为眼中的存储趋势

  据Forrester Research分析,相对传统的本地应用,SaaS公司将会从其云服务领域获得更大收益。理由是传统的本地应用受限于自身的本地存储空间,而云数据服务则更加开放。云数据服务成本相对低廉,企业为了获得有效的发展,还会研究去缩减其开支。

  能够击中用户痛点的新IT应用模式会比传统模式更有生命力,譬如SaaS厂商近期在资本市场格外受欢迎,但这并不表示本地存储马上会消失。黄瑾谈到了华为进入IT领域的两个契机:其一是华为在通讯领域已经近乎独孤求败,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二则是IT市场空间足够大,而华为的积累提供了构建IT能力的基础,同时IT市场也正在面临云计算、大数据等重大变革,正是新玩家进入并改变游戏规则和市场格局的好时机。

  ;当前和未来几年,真正掏钱买企业存储还是主流,做到管理简单、数据流动比较容易。数据毕竟要在(内部)系统上跑。;黄瑾说。

  针对新模式、新技术的引入,黄瑾还表示,有许多厂家把互联网技术和开源技术产品化,尝试做企业应用,但是绝大部分厂家是失败的,因为那些来自Google、Facebook等公司的优秀开源技术往往是针对他们的业务和IT架构设计的,虽然充分考虑分布式技术、海量系统管理技术,但没有足够的通用性,在传统应用兼容性非常差,不能适合企业级的应用场景。比如亚马逊拿到CIA的订单之后,实际上它也只能解决1%的负荷;又如有客户表示,采用Google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服务器的选择就受到限制,否则就无法实现软件的可扩展性。所以,另一种选择,是企业与传统厂商逐渐引入新技术发展的做法。

  谈到目前部署云基础架构流行的超融合架构,黄瑾认为,整个企业IT的两个趋势,一是通过虚拟化变成资源池,然后加上云,再变成混合云。另外一个是买软件,希望把计算网络存储整合以后让它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管理最简单。这出现了大的云分层架构,虚拟机虚拟化了以后一台服务器变成了20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后面必须有可以管理的虚拟网络,带动网络和存储的虚拟化。

  从整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角度,黄瑾则认为,会出现业内人士提出的软件定义和硬件重构的变革,CPU接口、flash都会对存储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从整个架构设计上,像做了一个芯片能够让32个CPU共享一个大的存储资源池,这种架构,一个大的内存池上面有多个CPU共同访问共同分享。这些架构的变化包括软件定义IOC(同样是一块卡上面有一块芯片,只要我用软件告诉它是FC就是FC,告诉它是以太就是以太),包括架构设计(很多客户会走到整个机架来设计数据中心的基本单元,也有客户觉得整个架构运维太复杂没有人扛得动),以及分布式的计算,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网络,以及分布式的数据库等。华为提出了一个VDC(虚拟数据中心)的概念,认为基于一个大池子的多个VDC可以更灵活地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但仍然有问题:云端数据服务和本地存储并存,这就意味着混合云架构的流行,那么,传统针对本地的性能和功能的优化,与云端的数据之间存在一个断层。事实上,EMC和NetApp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他们不约而同地在2014年提出了自己的混合云战略,且都是从;数据架构及数据在不同云中的流动性;的角度,形成了对未来5到10年的;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混合应用模式的数据迁移、数据保护、数据利用,甚至是数据的;云流动;的前瞻性预估。

  整个2014年,华为并不像EMC和NetApp那么高调地谈混合云。华为在HCC 2014(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提出了;业务驱动存储;的概念,明确表示存储应当由业务需求来决定。黄瑾表示,实现数据流动的关键,在于技术和模块的共享,包括flash的算法、分布式集群等等,不同服务器的SSD、内存和硬盘可以打造成横向的资源池。

  如何做好云时代的存储

  所谓业务驱动,华为的做法,是在客户的支持下创新。;最终做决策的是客户。;黄瑾说。

  具体而言,华为跟很多行业客户沟通创新和联合对标,像工行、招行、中石油、电信运营商等都有很强大的应用团队,有自己的详细规划,有自己对趋势的看法,华为希望客户的反馈对华为自身的规划起一个校正的作用,华为告诉他们有什么计划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技术要引入,让客户意见主导华为的决策。黄瑾表示,2015年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行业解决方案的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的兼容性、开源技术尤其是对OpenStack的支持,被华为提到了很高的地位。黄瑾介绍,华为现在有30万虚机的一朵云支撑了七种应用,实际上选择最容易做的研发环境下先做,剩下企业里面500多种复杂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涉及到组织、流程、性能、业务兼容性、可靠性等等慢慢迁移过来,但是这条路上最终一定有厂家基于新技术又能满足所有企业应用方案出来的,华为在慢慢逼近这个目标。

  针对开源,黄瑾认为,中国工程师和印度工程师、美国工程师技术上最大差别就是在于架构设计的能力,这可以向开源学习。他表示,OpenStack架构是非常漂亮的解耦的架构,它能把上层和下层做一个解耦,也许还是唯一一个可以跟亚马逊抗衡的开放架构。不过,他认为,有了OpenStack架构,并不意味着开源的东西能够直接拿来用,一定要有大公司为它实现可靠性、可管理性的加固。在API定义之后,华为在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都有投入,给客户提供一个开放云的架构。

  

 

  我们还得知,华为存储亚洲最大的兼容性实验室对行业解决方案的打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悉,兼容性实验室的很多业务将搬到互联网上,届时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从互联网登录上去,华为虚拟化、云计算、存储所有配置使用,都可以在线体验。

  针对超融合的实现,黄瑾举了FusionCube For SAP HANA的例子,它能够把不同服务器的SSD、内存和硬盘打成横向的资源池,优先在本地访问,可以扩展到上千节点,满足了浙江电信客户要2PB的资源池的需求。不过华为更希望这个解决方案先随着云的方式拓展,聚焦OceanStor尤其是V3做成企业最好中高端存储,而不是把这个软件拆出来放到存储去卖。

  范瑞琦从性能和容量的角度解析了华为中高端存储的努力。计算虚拟化以及数据量、业务类的激增,使得主机对存储的访问压力提升了数倍。在一般金融系统里面现在做到一秒钟处理十万以上的票据读或者写的操作,工行提出每分钟处理30万不同业务并发要求。华为的高性能来自于16Gb FC/56Gb IB主机接口、PCI-E 3.0内部总线、12Gb SAS硬盘接口和英特尔最新的lvy Bridge处理器,以及华为自己的软件研发能力,包括RAID 2.0+ 全局负载均衡、Smart系列效率提升软件、Cache算法优化和IO路径优化等。范瑞琦透露,目前为止华为汇聚美国、俄罗斯、欧洲研究所以及国内各大研究所的所有力量,进行有效代码管理,开发过程质量监控。

  容量方面,OceanStor 9000最大容量做到了40PB,系统设计做到60PB。范瑞琦笑言,实现40PB的四个步骤:先找来一些铁皮盒子,288个盒子,插上一万多块硬盘,再整一些CPU和内存条,觉得性能不行用SSD盘加速,然后再写一千万行代码,核心技术就是分布式系统。

  

 

  ;但是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所知。; 范瑞琦感慨道。

  存储系统的关键在于可靠性,当把存储系统的性能拉到很高时,产品稳定性如何保障?这是对存储厂商的拷问。范瑞琦表示:;这么多年,华为一直就是做这个事情,提供稳定可靠、简单易用、面向未来的存储系统,这是技术实力的比拼。;

  小结

  从市场目标来看,华为并不局限于中国本土,而是着眼于全球;;从HCC 2014所有的展墙的展示语言都是中英双语、现场配置六种语言的同传可见其决心。开阔的眼界也决定了华为在技术上注重与国际接轨,将每年10%以上的营收投入研发,加强对云、大数据和开源技术的支持,同时发力高端,与EMC、IBM、HDS等老牌强者正面厮杀。

  而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华为也注重倾听客户的声音,表示要提供;业务驱动;的整体解决方案。唯一的欠缺,可能就是华为引领行业趋势的霸气;;强调在高端市场挑战EMC及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却不是告诉用户具体如何向云转型、如何与公有云、混合云融合,这也是华为存储向领导者迈进的道路上,需要跨越的障碍。

  当然,从华为一贯的风格来看,这家低调的公司一直在务实地积累技术,当时机成熟,它就会出击。据范瑞琦透露,2015年华为存储在云化方面会有更多的动作,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