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来源:  镇江工程造价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27日   浏览: 1687   作者:镇江工程造价信息网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出现在各个城市,千城一面、千村一色的现象愈演愈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如何将传统建筑物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化进程中传承创新我国的建筑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建筑审美应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建筑被喻为凝固的艺术。由建筑承载和反映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审美情趣等被称之为建筑文化。研究建筑文化,对人类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到西安的钟鼓楼广场,从巴黎的卢浮宫到伦敦的议会大厦,无不展示着城市的政治氛围、精神风貌、思想观念。它们或典雅、浪漫,或严谨、理性,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它的精神气质和历史风貌,并从中得到城市精神的熏陶和教化。北京建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高春花指出,以历史遗址、历史地段、历史街区为主要形式的历史建筑所承载的信息,是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研究建筑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延续城市记忆,保护和利用历史遗迹、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夯实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解读并传承历史信息就是解读和传承民族精神。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筑学院名誉教授豪·鲍克斯认为,建筑庇护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而且还庇护人的灵魂、愉悦人的精神。既然建筑物的功用之一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就应该让人参与到建筑中来,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表达的终端,建筑往往能够起到教化人心、净化人心、美化人心的作用。近年来,建筑及其活动中出现技术主义、效率主义、工具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建筑忽略了人与城市的关系,不关心人在建筑中的幸福感。高春花指出,建筑是最大的文化作品,同时又是最大的文化课堂,大家的集体人格、审美习惯、文化底蕴,都可以在那里得到培养、熏陶。当代建筑文化的价值基础在于它的人文性、社会性和公平性。因此,彰显建筑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本服务,就是从精神层面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思想启迪。

建筑文化既要保护又要创新

随着房价的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一些房地产商在利益的驱动下,打着拆迁式保护维修式保护等幌子,不惜用违法手段摧毁历史古迹,谋求个人利益。破坏文化遗产在发达国家极为少见,而在中国屡见不鲜,遏制其难度也比较大。尽管逐年有所改善,但保护部门仍处于软弱、被动的地位。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指出,拆迁式保护的目的并不在保护历史古迹,而是打着保护的旗号在抢地皮、争利益。普遍的情况是随意模仿,使城市失去个性,使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高春花指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的缺失,在追求西式现代化的城市大建设的浪潮中,我国许多独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城市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是毁灭。中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认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也必然随之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质,尤其是城市管理者与城市建设者要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保护和建设好城市建筑文化不是靠某个团体或组织,而是建立在建筑师、城市管理部门、地产商、业主以及广大群众的建筑文化素养共同提高之上。高春花建议,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僵固的表现形式,而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底蕴。我们对传统民族建筑的继承和发扬,并非一味形式上的因袭守旧,而是对建筑内在精神的表达。我们只有很好地理解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性质,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城市的文脉和多元化的建筑形态。保护建筑文化遗产和传承建筑文化的思想意识,恰恰是最现代化的表现,是最先进思想的表现。李先逵认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因为传统建筑的保护而停滞,城市的发展同样不能以割断历史作为代价。保护文化遗产观念恰恰是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产生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样。

(来源:中国建设报)






标签: 建筑 , 创新 , 文化 , 传承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