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持:(0512) 63016160 / 销售热线:(0512)63016068
当前在线: 288 今日上线: 1384 今日新增: 3

以“留痕”落实主体责任

文章来源:  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5年02月09日   浏览: 1992   作者:泰州工程造价信息网

当简政放权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成为时下流行语时,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上来。反思以往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的治理模式,似乎很难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信息化创新手段,为政府监管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创了全新的视角。监管通的应用,看似只是管理方式的变革,实质上却是政府执政理念及在制度层面杜绝权力寻租的一场革命,其意义远不止于建筑行业。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试点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试点“双试点”,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安徽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依托,创新监管模式,完善施工图审查与备案系统、质量安全检查信用评价系统(即“监管通”)等建设,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到了实处。

创新监管方式 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等是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核心。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此为契机,运用制度和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推进各方主体责任的落实。

以图审为抓手,强化质量源头治理。施工图审查与备案系统是平台的源头和关键环节,2013年10月正式启用。平台对涉及项目的勘察设计责任人、审查人员以及审查合格书、审查意见告知书等,实现了全部业务留痕、责任可追溯;对在皖所有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责任人等自动生成“违反强制性条文数”排名,并形成勘察设计单位和勘察设计责任人信用档案,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状况实时预警和动态监管。平台以强制性条文违反记录和勘察设计人员实名制认定为切入点,对审查发现的勘察设计质量问题一律不予审查通过,对勘察设计人员未实名制认定的一律不予受理审查,实现了图审质量与勘察设计质量监管、从业人员实名制、资质审批的联动预警。同时,平台还建立了审查机构名录库、审查人员库,并按照《安徽省施工图审查机构信用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对审查机构动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规范审查行为,保证图审质量。截至目前,安徽省房建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覆盖率为100%,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发监管通,落实层级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从业人员终身责任。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安徽省入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试点省为契机,研究开发了监管通,将现行规范标准进行梳理,以强制性条文为主要监管内容,将质量、安全和市场行为的检查项进行整合,形成1230项检查条款和检查标准,作为政府监管人员检查的核心内容,实现检查过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监管通对各级政府监督人员每天的工作轨迹均实时记录、上传、留痕,实现了责任可追溯,落实了层级政府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监管责任,实现了监管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对项目现场质量、安全、市场行为检查和项目经理违规情况实行量化打分,并实时上传到平台,直接影响企业信用排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终身责任。

监管通的应用,是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应用单位和个人在平台注册后可随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办公电脑等设备进行查询。任意一个工程项目,只要输入项目名称,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和信用评价等信息一目了然。平台将项目库、企业库、人员库融为一体,形成信用库,企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成绩单”及“信用评分”随时可以查看,完善了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实现了从资质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从企业主体责任向追溯个人执业责任转变。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曾新云深有体会地说:“监管通实现了对建设过程、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监督人员的全覆盖,全面废除了手工填写监督意见书制度。一是规范了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彻底改变了传统监管方式,提高了监督效率,加大了对违规企业的震慑力。二是规范了监督人员的监管行为,减少了自由裁量权,‘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证了监督执法的公正、透明。三是建立了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数据分类归纳、梳理,从不同角度对监管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以平台为依托,让建设单位成为落实主体责任的牵头者。为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安徽省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平台为依托,明确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负责将授权书、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承诺书和信息档案等有关扫描件同时上传到平台,做到信息共用共享、网上公开。已开工项目,由建设单位负责督促各方补签授权书、承诺书和建立信息档案并上传到平台。依托平台技术手段,围绕项目建设主线,加强个人执业动态管理,开展对项目负责人履职检查和信用评价,切实落实建设阶段责任制和建成后的责任终身追究制。

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动态监管。为进一步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安徽省自2014年11月1日起,在监管通中对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动态记分管理,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项目经理有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除责令其改正外,还要通过监管通对其进行动态记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超过6分的,对其负责的工程项目实施差别化重点监管。

多措并举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错综复杂,其治理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有针对性,抓住重点和核心,而人员、材料、设备等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平台为基础,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应用制度和科技手段将行业规定有效嵌入到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对关键人员、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的有效监管。

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广域网考勤系统(IFA),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打击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IFA的应用,使企业建立了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关键人员考勤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网络在线考勤出勤率,结合平台的实名制管理措施,有效解决项目经理、总监长期不到岗履职和多地、多项目从业的“顽疾”。淮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涛介绍,淮南对录入IFA的考勤情况进行动态考核,加大差别化检查力度,并与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个人执业资格挂钩,进一步落实了关键人员到岗履职,有效打击了转包、挂靠等行为。

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建筑工程关键材料检测全过程监管系统(IMT),落实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杜绝了检测机构出具假报告以及建筑市场伪造检测报告的现象。该系统对物联网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采用无线射频(RFID)、近场通信(NFC)、广域网、3G通信、电子锁送样专用箱、手机开锁、人脸识别签名、检测报告二维码加密和远程网络打印等科技技术,将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嵌入系统中,通过对检测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管,在取样、见证、送样和检测等各个工作环节建立了信息联动闭合系统,实现了检测过程即时上传、互联互通,为规范建筑检测市场、促进检测各方责任主体诚信履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广垂直起重机械控制管理系统(ILC)。应用该系统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人脸认证”后才能开启机械设备,安装、操作、维护和拆卸过程都将保留上岗记录,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上网查看持证人员的上岗情况,有效预防、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质量治理的难点在于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割裂”,企业违法成本过低,一些企业有恃无恐,导致建筑市场乱象频生。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陈幼年强调,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扎实推进,传统监管手段已难以负荷,政府要不断创新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质量监管手段科技化,促使平台技术支撑真正实现“两场联动”,形成工程质量治理长效机制。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注重强化施工现场项目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工程质量治理上没有囿于就监管而监管,而是转变职能,以信用体系建设促监管创新,无论是施工图审查,还是监管通、IFA、IMT、ILC建设,都以信用评价为导向,信用得分决定着企业今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施工现场的行为和“明天的市场”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两场联动”。此外,平台的建设不仅使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也为建筑业“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由市场主导替代资质门槛的行业资质管理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不仅能遏制业内长期存在的乱象,更有利于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赢得市场,使行业进入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轨道。

 版权所有: 中国建设报

标签: 落实 , 责任 , 主体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